蟹病的防治技术
2014-11-13

  河蟹的致病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(水温、水质化学物质等)、病原体(细菌、真菌、病毒、原生动物)、自身因素及人为因素(操作不当、饲喂不当等)。

  如何诊断疾病,首先根据蟹的异常行为进行初步判断(见下表)。 

  1.幼体阶段:

  

  为异

  可能原因

  食能力弱,沿防逃施攀爬

  寄生虫感染

  幼体白

  菌或弧菌感染

  体表附着大量

  类纤毛虫或毛霉亮

  体表污浊粘粘

  丝状细

  

  2.幼蟹至成蟹阶段

  

  行为异常

  可能原因

  水肿

  细菌或毛霉菌感染

  附肢腐烂

  细菌感染

  无明显特异性症状,行动缓慢

  寄生虫感染、中毒

  

  然后检查蟹体。主要部位是蟹壳、鳃丝和消化道,从中可看见寄生虫和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。1蟹壳检查,可按眼、蟹壳、步足的顺序进行检查。病蟹体表尤其是伤口部位长有棉状菌丝体为水霉病;病蟹的关节、步足、背壳、附肢都附着毛虫类的原生动物且外壳脏物较多为纤毛虫病;步足尖端破损,呈黑色溃疡并腐烂为腐壳病。2鳃部检查,主要看鳃丝,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暗淡或黑色 ,重时全部黑色;鳃隐鞭虫、车轮虫、斜管虫寄生时鳃丝一般呈暗红色,多粘液。3内脏器官检查,观察是否有寄生虫,再看消化道是否发炎。微生物病需要进行病原鉴定,鉴定过程可以包括:分离病原体,纯化,攻毒,细菌鉴定,药物敏感试验,药物用法确定。

  蟹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:硫酸铜、甲醛、硫酸锌、硝酸亚汞、漂白粉、生石灰、氯化钠、土霉素、新洁尔灭、高锰酸钾、二氧化氯、盐酸环丙沙星、大蒜素、三黄粉、福尔马林等。

  1.细菌感染后,轻则影响生长,重则导致死亡。细菌感染通常是通过其体内的血液,因而,细菌病的防治必需结合内服药进行治疗。细菌在水体中能自由生活,因此,同时还应进行水体消毒。

  2.寄生虫病对幼体危害较大,应加强预防。

  纤毛虫寄生于头胸部、腹部等处,使呼吸受阻,蜕皮困难,导致死亡;蟹奴寄生于河蟹附肢的肌肉、神经和生殖器官,使河蟹生长缓慢、肉味恶臭。通常情况是先处理寄生虫,再解决细菌感染。


版权所有 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
津ICP备05001152号